結婚是不是我們的下一個選項?
常常有人問:為什麼還不結婚?
大多數的時候,我都會反問他:為什麼一定要現在結婚?每個人給的回答也總是:「都已經交往這麼久了,感情也像家人一樣,再拖下去也只是讓彼此更有機會分手罷了。」我在想,如果真的是這樣,就算結婚了,已經是家人了,離婚還是可以照樣辦,有何差異之處呢?
結婚是不是我們的下一個選項?
常常有人問:為什麼還不結婚?
大多數的時候,我都會反問他:為什麼一定要現在結婚?每個人給的回答也總是:「都已經交往這麼久了,感情也像家人一樣,再拖下去也只是讓彼此更有機會分手罷了。」我在想,如果真的是這樣,就算結婚了,已經是家人了,離婚還是可以照樣辦,有何差異之處呢?
這是媽媽買來禮佛的玫瑰,粉紅的色澤,就像羞澀的少女。
玫瑰是美麗,但卻又美得如此短暫,
它勇敢的向世人展現自己的韌性,那樣的優雅,那樣的從容,那樣的無私。
母親也勇敢的向世人宣示自己愛孩子的決心,那樣的堅決,那樣的令人動容。
生命的重量是多少?靈魂又有多重?人生的意義為何?是否真在於所謂的「創造繼起之生命」?
今天走過河濱公園,看到有法師和一些人們在為亡魂超渡。「南無觀世音菩薩...............」的誦經聲聲聲入耳。
「南無觀世音菩薩...............」這個聲音很熟悉。這不是在一般廟會時會播放的曲目,而是在有人撒手歸天時才會想起的餘音。
我記得第一次頻繁聽到這誦經音時,是在小時候阿婆過世的玉里。那時的我並不難過,我只覺得大人們都好奇怪,為什麼那麼愛哭,有什麼好哭的!?或許那時阿婆和我們的距離太遠了,我們在台北他和阿公卻遠居於窮鄉僻壤的玉里,見面的次數很少,對於還是小朋友的我而言,這種逝去親人的苦澀滋味好像不是我可以輕易認知與體會的。直到2年前阿公也走了,在他罹癌的期間爸爸與其兄弟姊妹們只告訴阿公是個小感冒,很快就可以出院了。現在想起,阿公似乎一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刻都不曉得他到底怎麼了,這樣的離去似乎也是最幸福的吧!?是不是讓一切的回憶停留在自己安心的階段,進而撒手歸天這樣才是最好的呢?親人的離去,在還活著的人眼中,是一種未知亦是一種恐懼;是一種不捨亦是一種淒涼。那時,爸要我去看阿公,姑姑跟阿公用流利的客語說:「孫女來看你啦!」阿公看了看我對我笑一笑,他似乎想對我說些什麼,但是經歷大腸癌化療的痛苦折磨後,他臉上勉強堆起的笑容讓我看了都覺得好辛酸。直到這一刻,我才深深的瞭解親人在自己身邊逝去的痛苦;即使對方的面容始終深刻在你的腦海中,即使對方跟你說過的話仍言猶在耳,似乎都來不及了............走了就是走了,生命的驟逝總讓人措手不及。
「南無觀世音菩薩...............」這誦經聲又再度的響起,幾位法師在玉里家中的庭院來回踱步,似乎擁有著他一定的定律。阿公躺在布幕後的冷凍櫃中,看起來很安詳彷彿只是睡著了而已,我端詳著阿公最後一刻停留在人世的面容,我告訴我自己「要把這印象記在腦袋中」,一定要記得......一定.......。姑姑、叔叔們在旁邊嚎啕大哭,因為他們都曉得在下一刻中就要火化遺體了,再也見不到自己唯一存留下的雙親,只有照片可待追憶;沒有父親疼愛的小孩,是如此的令人心酸...................
後來,我到台大唸書是綠線陪伴著我。當時,我很高興,因為終於不用跑那麼遠讀書了,因為終於不用再度的面對那一站「科技大樓」,多麼令人討厭的名字。大家一定很懷疑,為何我不喜歡呢?其實有很多原因,我說也說不清.........反正,我不喜歡那一站,每次經過那裡到木柵,我心情都會有點悶悶的。無論如何,那可能也是我考上台大的動力吧!
還有,在「南京東路」站,也是我心裡很喜歡很喜歡的地方,昨天我還抽空到小禮堂逛了一下。感覺那的東西「精緻度」好像降低了,都賣一些感覺向是「台灣」做的小東西。(偷偷說......那東西我在家樂福有買過耶:)我還記得以前在高中時期的所有美好回憶:在遼寧街的起司蛋餅是我吃過最豐盛且最好吃的;華航的空服員是我以前的夢想;魚人碼頭的盪鞦韆椅子再加上夏威夷式的擺設,總是令我能流連不已。在高三的時候,我還時常常去那邊的「行天宮」圖書館,那是我第一次除了台大以外,見過最豪華的圖書館了,我很喜歡那裡的氣氛,所以就算我家遠在板橋,我還時常常跟L約在那看書,看累了就到IKEA逛逛,編織往後美好的藍圖。這一切的記憶我都無法輕易的遺忘,因為他們都如此的美好..........
還在木柵唸書時,「麟光」是我離他最近的站。那裡有好吃的炸雞以及豬排飯,也是離男四最近的一個站,但是我對於它卻也只有一絲絲的眷戀。
現在的五月只過了一半。為何每天都不行突破7呢!?真的感到很沮喪,要我邁向10這是之後的期待。齁~~一定要堅持下去,不要跟荒廢的四月一樣了。我感覺寫日記就是在記流水帳,反正我現在已經沒有心思寫出詞藻優美的文章了。頭腦充滿了各種法律實務見解與學說,嗚嗚..........對了!我還得記一下「他」的法律書單,反正也是偷偷地!!
嘻嘻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書單:
民法:民總:王澤鑑、宇法
從今天起,要好好的規劃一些事。最好都照著計畫走,我一定要做到!(雖說計畫趕不上變化:P)等一個月後,再來檢視我的計畫進行的如何。
今天上課時自己想一想,感覺浪費了好多時間在無謂的事情上。如果不再警覺一點,實在是非常糟糕。
加油..........
人們有時候很奇怪,總是要求別人做到自己想要的標準。然後自己又做不到,事後才選擇與他人說抱歉,這種感覺還真糟糕。不喜歡有人一直以一些神聖的理由,來合理化自己做錯事的藉口。本來跟別人一起約好不去的,沒想到最後沒知會就先行而去。原來所謂的朋友也不過如此,直到今天才有一種被背叛的感覺。這世界上形式的「好朋友」還真多,實質的「好朋友」卻少的可憐。
天阿,我真的受夠很笨的人。
可不可以請妳聰明一點阿。
不懂該處理何事那就算了,是不是也要去學習一下。
如果妳連學都不想學,這種態度實在讓我不敢苟同。
遇到事情,可不可以請妳不要那麼怕事,因為妳的行為實在讓我覺得太誇張了..........
這是一部敘述農民們樂天知命和土地培養感情的紀錄片。片中的主角昆濱伯,總是以樂觀的角度來看待他所遭遇的困境。似乎提醒著我,失敗沒有那樣的可怕,可怕的是在這過程中,沒有付出決心與毅力的過程。
無米樂是在台南後壁鄉所拍攝的。
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上,敘述著農民們與這片孕育我們的土地之間的故事。在片中描述市井小民的生活,讓我們能深刻的體認到小小的農民卻擁有著大大的智慧。讓我深深的體認到,智慧的追求其實並不僅僅在於書本上的知識。知識的學習是漫長的,從生活中拾起的索事集結而成,亦能成為令人羨煞的深厚智慧。片中的主角如此,在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亦不也如是呢?
1123農民運動初步剖析
從這次1123農民運動中,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,在經濟生活的受壓迫而產生的怨懟,往往並不能直接轉化成政治上的行動,因為經濟上的弱者,往往也政治和行動上的弱者,在一個高壓迫性的政治制度下,怨懟只有被壓抑下來,而無法形成有規模的社會運動,長久以來,怨懟亦繭化,而受迫者主觀上亦是為理所當然。在這種種條件下,一個被擠壓的社會階級,僅能被思想家和觀察家客觀上予以辯視,本身並無階級意識與動能力。我們瞭解,政治壓抑越大,潛在的社會運動爆能越大。社會運動是因應政治,社會的壓抑,而從事一種制度外的秩序重建工作。故由如此,其意見領袖的帶動與鼓吹,便成為此改革運動中的主要核心所在。然而,就1123農民運動與這一兩年來的各種社會運動與衝突而言,他們主要的價值,即在解構政府主導的強制統合秩序,而在建構一種由社會各階層充分參與、競爭,持產生的自然均衡。從這角度來看,社會運動非但不是反秩序的,而是要促成真正且合理的秩序。